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黄易小说]http://m.huangyixiaoshuo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吐鲁番的葡萄,哈密的瓜 (第2/3页)
的气候,这么暴烈的日光,有多少水也会在输送中耗尽的!但人终是万物之灵,他们要生存,要抗争,要把自然改造得万物皆备于我。不知走了多少弯路,流了多少血汗,到底摸索出一条堪称创举的巧招——把水渠修在戈壁滩的地下。于是吐鲁番的特殊气候成了有利条件,于是吐鲁番人向世界贡献出了颗颗绿玉般的葡萄干。而吐鲁番和它的人民也由此而举世闻名。
从吐鲁番归来,每当再拈起那甜腻腻的葡萄干,我就不由得惊叹。在那没有科学仪器,没有施工机械的年代,人们匍匐在暗黑的地下,一镘筐一镘筐地挖起砂石,提到地上。一个砾石堆衔接一个砾石堆地挖下去,要有多强的决心、多高的信心、多大的耐心呢?吐鲁番的特殊气候,只是对强者来说才是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。吐鲁番人的祖先如果没有硬要和这干旱燥热的气候争个强弱的气概,不仅我们今天不会吃上这绿晶晶甜蜜蜜的吐鲁番葡萄干,这块地区是否列入有人居住的地带都说不定。
下边再说说哈密瓜。
中原地区的葡萄,是张骞通西域后才由新疆引进来的。汉民族最早用葡萄为装饰物,就是出名的“海马葡萄镜”。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女尸肠子里却有甜瓜子,可见甜瓜在中原安家早于葡萄,显然也不是从西域来的。我在兰州、安西、乌鲁木齐、伊宁全吃了甜瓜,没有一个品种和河北山东一带的“蛤蟆苏”、“老头乐”、“三道梁”相似。这里的甜瓜,大如几十斤一个的哈密瓜,小的如一二斤重的“黄旦子”,模样儿、味道都与内地的甜瓜不同。总起来说,这里的瓜肉细、汁多、味甜、香浓。在买的时候,几乎用不着像在北京买瓜那样又要敲,又要听,又要闻。随手拿起一个,掰开来就是熟透的上好佳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