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〖二回〗  北宋倒马金枪传.第二卷,千秋报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黄易小说]http://m.huangyixiaoshuo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〖二回〗 (第2/3页)

家儿老功勋这一番回话,可说是不问是非,不辨忠奸,老头儿心都凉透了。这么多老头子们操这心,非得诓我的七郎去打擂,为了什么啊?还不是为了你赵家大宋朝的江山社稷?现在再多说,已经没用了,“万岁,微臣之子触犯刑律,老臣我也有教导不严之罪——想当初在大庆门前微臣我应承过太师,但凡是我的儿子不服管束前去打了招贤擂了,微臣我……甘愿领死罪!万岁!微臣甘愿以身代子,要杀,您可以杀我……还请吾皇开恩降罪!”养子教子都是我啊,您一气儿杀我俩儿子,您怎么不杀我呢?杨继业拿这个话激皇上,我都快六十了,我还能有几年活头儿?可我这俩儿子不同,都是干世之才,一智一勇,要是有个明君在位,可保天下太平三十年!没想到你这个昏君不会用人不说,还因为偏听美色和亲信的弄权谗言,什么都不问,什么也不察,就要开刀。嗨……其实,杨令公也并不是真想死,而是想试探一下皇上,我看你怎么办,就顶在这儿了。二帝听出来了,好啊,你是拿这个难为我呢,我能没办法儿治你吗?“好,老爱卿,难得你知罪认罪,朕本不愿与你计较,但既然你自己说出来了……来呀!帮着老令公除去衣冠,挂上忠孝带,推出午门,与二子一同待刑!”雍熙帝并没有要杀令公的意思,所以用了“待刑”两个字,而不是斩。王公大臣被赐死,可不能真的五花大绑,有个讲究,拿这么一条白绫子,挂在脖子上就算是上了绑了,有武士过来给挂上,轻轻往出推。

    杨继业一咬牙,这皇上办的这事是真叫绝啊!禁不住仰天大笑,大踏步朝殿外边走。您记好了,就因为老令公这一声儿笑,打这儿,二帝赵匡义跟令公就心里分了。当皇上的,明知道自己做得不对,他已经是心虚了,可是你还要如此大笑嘲讽……列位,不是赵匡义的胸怀不够宽广,谁做到这个天下至尊的位子上,这都难免。听见令公杨继业这一番大笑,震得金殿之上嗡嗡直颤!是真有那么大的嗓门儿吗?不是,是太宗皇帝心虚的错觉——他这脸上就发烧啊!群臣都在金殿上呢,这个恨就藏进肚子里去了。又给潘洪降旨,担任杨家父子三人的监斩官,奉旨监护法场。呼延赞一瞧时机正好,出班启奏:“万岁,为臣素来与杨令公有交情,今日眼看着他们一家儿三口要在午门项上餐刀,为臣深感哀伤,请万岁您恩准我先到法场生祭一番,以表我多年的同袍情谊。”二帝心说人都要死了,就别跟活着的为仇作对了,准了呼延赞的本。

    呼延赞出了午门一看,爷儿仨都押在午门外桩橛之上,“哥哥,我来给您保驾来啦,您甭害怕,有兄弟我在,你们爷儿仨死不了!”令公心说,你还跟我说什么漂亮话儿?我们父子命丧云阳市口还不都是你给和弄的?把脸一别,不愿意搭理他。不提这儿逗闷子,一旁是老贼潘洪擎着圣旨也来到午朝门的宣德楼前,在城门楼之前这儿是一片空场儿,正对着的是开封府正中的一条南北大道叫御街,御街和东西横贯的十字大街在宣德门前有这么一个十字路口儿,人来人往,是东京城里最热闹的这么一处闹市街头。要在午门行刑,还不那么简单,人犯由镇殿金瓜武士押下来,传旨官得去点齐三千御林军、二十四名殿前指挥和十八名刽子手,哎,都点齐了,这些人来到殿前将钦犯捆绑在刑场桩橛,再由监斩官和传旨官传旨宣告、验明正身。潘仁美到在监斩台上端然落座,叫过传旨官宣读圣旨,召来刽子手好验明正身。哎?这位传旨的可不是一般的黄门官,而是内府总管大太监——这位名叫崔文。老贼潘洪赶紧再站起来,还得给崔公公见礼,崔文还礼,跟老贼一乐,“老太师,斩杀王侯贵戚,非比寻常,咱家也来凑个热闹,没惹您讨厌吧?”“嘿哟,哪里哪里,崔大总管您来承宣圣旨,潘某我实在是求之不得!求之不得!请崔公公您照旨宣读吧,下官我好验明人犯。”崔公公来到台前,展开圣旨朗读,到“钦此……”老贼跪倒磕头,“遵旨!”接过来圣旨这就要验明人犯,崔文一拦,“老太师……”“啊?崔老公公,您……这是有何指教于我吗?”“呵呵,不敢当,就是提点您半句,您再好好瞧瞧,这圣旨之上写的可是‘午时三刻开刀问斩’,您……这会儿还不能开刀哪。”“啊?哦,不敢劳崔总管您费心,这个午时三刻开刀嘛……老夫我懂得的!”“哦?怎么着,太师,您说您懂得这午时三刻?那么您说是什么时候?”“崔总管,您是怎么了?这午门处斩犯官,这还是头回吗?巳时方过,初交午时,再过三刻钟,就在这会儿点放追魂炮,刽子手鬼头刀落……人头落地!”这个是古代行死刑的规矩,要杀人是可以,但是不能想什么时候杀就什么时候杀,单得等到午时三刻才能开刀杀人。为什么呢?过去对待什么事都非常讲究时辰,都要看时辰对不对。古人觉得只有在午时三刻这会儿,太阳正好在当中,是一天里阳气最旺的时候,在这个时候杀人,死囚犯的冤魂阴气聚不起来,不能去做冤魂野鬼留在世上害人——就得赶紧下地府去投胎去。哎,这是这么个规矩。崔文呵呵一笑,“老太师,那么您可就错了,看起来您还是外行儿。这个午时三刻说的可不是午初三刻,乃是说的正交午时的三刻。”崔文说的这个对不对?还真有这么个说法儿,一天里是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都有个初交和正交,就拿午时来说吧,午时就是今天的十一点钟到下午一点这两个小时,十一点的时候,就是初交午时,十二点的时候就是正交午时。说午时三刻,要不就是正午时分三刻钟——按今天的钟点是在中午的十二点四十五;要不然就是初交午时三刻钟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