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六百九十七章 文明交流  苟出一个盛唐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黄易小说]http://m.huangyixiaoshuo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第六百九十七章 文明交流 (第3/3页)

主张重拾突厥人的身份,回到华夏文明圈。

    一部分则主张迁都克里米亚,远离大唐与契丹。

    没有人敢在军事上挑衅大唐。

    看着长安越来越多的西方商人,李晔觉得是时候开展文明的交流了。

    任何时候,都要睁眼看世界。

    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。

    古天竺人发明了数字,阿拉伯人推广,并传到了西方。

    事实上,这个时代随着大食法的蓬勃发展,大食人法的哲学、伦理学、逻辑学、建筑学、科学、医学和艺术都有极高的造诣。

    特别是医学领域,解剖学药理学已经取得一定进展。

    后世西方所谓的文艺复兴,其实大量借鉴了大食法文明。

    而只有睁眼看世界,才能不被世界抛弃。

    为此,李晔组建庞大的使团,从尚学中挑选文武精英,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入大马士革,然后入绿衣大食,一部分入君士坦丁堡,进入法兰克三国。

    尚学经过这么多年的拓展,也开了格物、医学、算术、农学、外语等科,但几千年的文明惯性不是一朝一夕能更改的。

    绝大多数大唐精英们,还是想着科举做官。

    不过这也为底层子弟们让开了道路,大唐有四千万人口,总能出一些异才。

    李晔三番五次下令地方选拔这些人送入长安。

    这么多年的积累,也算勉强有个样子了。

    大明宫也渐渐有了学术氛围。

    种子一旦种下,终究会成长。

    国势上升,大唐所有的一切都在上升。

    连即将进入思辨阶段的儒学,也焕发了第二春。

    书生们对教化万方的狂热,不亚于佛门。

    中土人科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被挤下去,是以,他们的目光逐渐转向了西域和河中。

    汉唐的书生通常是一边砍人一边读书的。

    哪里有利益,哪里就有人前仆后继。

    在李晔的刻意引导下,落第的书生们纷纷转向西边。

    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

    一个昂扬的大环境下,人人都抬起了头。

    7017k

    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