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五百八十四章,温情(十九)  古代幸福生活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黄易小说]http://m.huangyixiaoshuo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第五百八十四章,温情(十九) (第3/3页)

来以后荣宠不衰,现在不时心里会有一种想法,要是我离去了,皇帝会这样为我x日老去容颜吗?是个女人在这样的情景下都会有这样的想法。聪明睿智的郑贵妃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可是眼前局势不容郑贵妃有太多的黯然神伤,还是儿子继位最要紧,而高阳公主在这样的局势之下,不得不快速的长大了。人成长多在逆境之中,是以失败乃成功之母,其实也算是一种无奈的悲哀,顺境里只会一路春风,难以想到秋风秋雨的时候。

    马车外有人回话:“公主,到了南平王府了。”马车轻轻晃动一下停了下来,就连火盆里的炭火都没有动摇,火盆沉重更不会动,原是镶死在马车里的。

    车门打开,垫脚的小板凳也放好,高阳公主扶着侍女的手走下车来,看着王府门房上的人迎上来,先笑一声道:“不用通报了,免得王妃出来接我,我自己进去就行。”反正路熟,高阳公主就款款地带着人自己进了去。

    妙姐儿只迎到廊下,两个人在院子里互相道了新年,这才一起进房里来,坐下来妙姐儿让人重新摆一桌果子来,再把好茶泡过来。

    高阳公主与妙姐儿一坐下来先只是含笑,略停了一停看着丫头们在摆桌子而没有说话。两个人心里都同时浮现出来一个想法,她还是她吗?

    公主殿下脸上是笑容,心里在想,这几时宫中的人见到我都和以前分外不同,嫔妃们比以前更客气而且多尊重,妙姐儿会变得象这样?客气尊重中其实是透着距离。以前歪在锦榻上,喁喁私语,或是谈论武昌侯,或是说南平王的风流事,这样的日子还会再有吗?虽然南平王莫名没有原因的成了一个好人。

    妙姐儿是春花一样的笑容,可是心里也想,儿子们以后是做臣子,这已经是不能更改,不做臣子就是臣民,再听了公主殿下最近在宫里也算把持,妙姐儿轻叹一口气,还会象以前那样,背后笑话表哥又出门会了谁,或者是笑话武昌侯,今天又被公主从房里撵出来了。

    这叹息声让高阳公主脸上笑容加深,原来妙姐儿也有担心,高阳公主看着丫头们布置完果品出去,这才道:“你不用担心,咱们还是和以前一个样子。”

    妙姐儿重新露出笑容来,两个人眼睛对眼睛,对方的眼睛里都是清澈可以见到心思,笑意一起出现在这两双明眸中,然后一起约定:“咱们,还象是以前那样。”

    房外北风四起,吹得行走的人有些衣卷裙飘,睁不开眼睛的样子,房里妙姐儿再一次拜托高阳:“我女儿,被表哥娇惯坏了,跟文昊出去一次就乱买东西,你也要好好教导她才是。”

    高阳公主就嗤嗤笑着,拿起来小桌子上的松子吹去皮放进红唇里,这才道:“你当我花不起吗?”

    妙姐儿也嗔怪了:“人家在说真心话,不是和你打机锋,你倒这样说。”高阳公主含笑道:“你放心,那是我们家的人,我自己当然会上心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家的人?”妙姐儿嘻笑一下,再一次告诉高阳公主:“表哥最怕听这句话,一听到象是有人剜了他的心头肉。”朱宣一听就头疼。最近应付的方法就是交待妙姐儿:“咱们再生几个女儿才是。”

    听到南平王头疼,高阳公主觉得很喜欢,面上刚有三分得色,对面坐着的妙姐儿又自言自语了一句:“你再生个女儿,正好我来订。”

    房外这就有丫头回话了:“宫里来人求见公主殿下。”却是郑贵妃身边的人,匆忙禀告高阳公主道:“贵妃娘娘请公主回宫去。”

    匆匆忙忙中,高阳公主没有坐暖身下的锦垫就又走了,临走时含笑对着妙姐儿再一次道:“咱们还是象是以前一样。”妙姐儿点头看着高阳公主步履匆匆,虽然没有送到廊下,还是扶着瑞雪到廊下去站着看了一会儿雪,白茫茫一片真干净。

    看着皇帝睡下来才离宫出来的高阳公主在路上才问清楚,宫人回话道:“公主刚走没有多久,皇上就醒了,先喊了郑贵妃娘娘,又让喊了五皇子进宫,”一直陪侍着皇帝的郑贵妃对着出宫的宫人用眼色示意,再去找了公主来。最能安抚皇帝的就是高阳公主殿下。

    “停车,”高阳公主先吩咐停下马车来,才对自己的丫头道:“让人回去接了世子一起进宫去。”看着人离去,高阳这才吩咐重启马车,高阳的心里也有感觉,父皇这一次找弟弟进宫,象是不一样。

    弟弟开始更换官员,却都是一一禀过父皇的,就是高阳也觉得不可思议,父皇居然会同意,而弟弟居然也敢呈禀上去。

    父子两个人互相试探,做儿子的试探一下父亲,是不是真的有让我继位的打算;做父亲的一一照批下来不误,随便你换。所以五皇子从一开始只是试探的奏折到最后的随着自己心意来,蒙在鼓里的只有郑贵妃和高阳公主殿下罢了。就是五皇子一个是太忙,一个是想想这样局势不是明摆着要让位于我,所以没有及时对自己的母亲解释清楚。

    等候五皇子的时候,皇帝正在和郑贵妃话当年,面容原来清隽,现在更为消瘦的皇帝看着宫室里的一对玉瓶正在笑:“我还记得你刚到我身边来,有一次打碎了一对玉瓶……”郑贵妃含笑接下去:“我担心皇上说我,把那玉瓶送出去让人重新修补,不想补的不好……”

    皇帝的眼泪都快要笑出来了:“是啊,我去拿玉瓶,只拿了上半截在手上,你当时居然还说是我拿成那样子的……”

    年纪偌大的郑贵妃突然重有了娇嗔:“皇上……”宫室里皇帝拍拍郑贵妃的手,自己是突然想明白的,身边的人说走就会走,皇后缠绵病榻经年,皇帝是没有放在心上,不是什么重病不过就是痰喘,不想这一次痰气上来堵死了。

    再看看成亲的皇子中,眼前也只有五皇子,皇帝想想五皇子最近两个月的动作,只能在心里想,这个倒还象是我的儿子,先时滴水不漏,不想心有沟壑。

    一个宫女进来回话:“五殿下到。”五皇子进来以后,看到皇帝是倚在龙榻上,身边坐着母亲郑贵妃,作为儿子的五皇子也是心里有感伤,亲眼看着一个人说老就老下来,这是什么感觉。

    对皇帝行了礼,皇帝招手命五皇子上前来,让他坐在自己膝前,手上拉着郑贵妃,看着这一对母子,都是先于皇后母子在自己身边的。

    先是轻咳了两声,皇帝这才慢慢道:“朕老了,有一句话要交待你们才行。”郑贵妃听着这虚弱的声音,一阵心伤,平日里满心里为儿子继位的心思都跑得远远的,为皇帝抚了抚胸口,道:“皇上保养身子最要紧。”

    “我老了,”皇帝摆摆手道:“我不能不承认我老了,所以要紧着交待你们才是。”五皇子看看母亲,这才道:“父皇请说。”

    皇帝沉思一下,慢慢说出来:“皇后陪我多年,现在想想,朕也没有怎么对她好,她膝下只有一个皇子,朕答应过卫夫人,皇后遗言要六皇子一生康安,你能做到吗?”

    听过以后当然是心中大喜的五皇子,又不得不作作样子,上前跪倒在皇帝榻前:“儿臣谨遵父皇教诲,父皇千秋大业还待有时,何出此言?”

    皇帝再随意挥挥手,道:“你起来吧,听我说话。”郑贵妃示意五皇子重新坐下,眼睛里也有喜色,强自压抑着对皇帝道:“皇上一时龙体欠安,好好保养,到了天暖和些儿,就会好些了。”

    “也许吧,”皇上说两句话就要沉思一下,宫室里的郑贵妃母子都不知道该说什么,只是压抑着喜色等候着皇帝开口。

    皇帝再说话,却转了话题:“那一年我还未登基,晋王手下的人不小心夜里跑错了地方,跑到了我那里,”皇帝淡淡地说着这个话题:“后来我也放他回去了。”

    再过一会儿,皇帝又想起来一件:“好不容易办成了一件事情,被晋王拿在了手里居功……”说来说去总是这样的事情,郑贵妃母子已经明白了皇帝的意思,只是静静听着。

    高阳公主走入宫室里的时候,只看到五皇子跪在皇帝面前发誓:“儿臣一定好好看待六弟。”皇帝嗯一声,眼睛里突然如刀,再看看郑贵妃,郑贵妃也发了毒誓:“当待六皇子如亲生。”

    一旁站着的高阳公主手里拉着齐文昊,先只是静静等候着。只到皇帝最后露出满意的笑容,再交待五皇子一句:“我视晋王有如胞弟,先皇子嗣也是稀少,留存下来的朕要好生看待,让他一生康安。”

    五皇子这才明白为什么晋王皇叔的人,一个接一个的倒,只有晋王皇叔虽然是吓得不行,还是在他的王府里过他的年。

    “我子嗣也稀少,”皇帝难得是露出慈爱的面容对着五皇子,这一刻,才象是一个父亲:“也想着他们一生康安才好。”皇帝膝下存活的尚有五、六位皇子,七、八位公主在。

    最后才招手命高阳过来:“文昊也来了。”郑贵妃拉着齐文昊到榻前来坐着在身边,高阳公主看看弟弟,五皇子对姐姐是一个会心的微笑,姐弟两个人也都心中明白。

    “文昊在家里做什么?”皇帝对着齐文昊更象是慈祥的外祖父。齐文昊在皇帝面前也是不怎么拘束,有如自己的母亲高阳公主:“我在给端慧修毛笔。”

    皇帝呵呵笑了道:“你还会修毛笔?”齐文昊比划给皇帝听:“端慧弄坏了南平王世子的毛笔,问我能不能再装上去,我会装。就是跟原来不太一样。”翠玉管笔格外名贵,端慧郡主想看看为什么这么好,把笔头拔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你这门亲事订的不错,”皇帝想想,颇有几分自得:“这还是朕的主意呢。”想想南平王那个时候指责武昌侯,这样不好那样不好,就没有怪到他自己也不愿意订亲上面。

    高阳公主想想也是开心:“可不是,这亲事还是订了,现在他到没得说了。”端慧是南平王的心头上的肉,公主想几时接就几时去接,正当光明的接走住两天,以后是我们家的人。

    眼眸再看一看身边站着的胞弟,高阳公主想想刚才与妙姐儿的对话。刚为文昊和端慧订亲的时候,就是五皇子背地里对着姐姐也拜谢一下:“这门亲事订的好。”

    倒不是与南平王结成姻亲就稳稳能继皇位,这中间六皇子出事情,五皇子平时也是卖力的人,只是三位异姓王中,靖海王老矣,北平王一向只想到自己,南平王壮年强干,是最好的联姻。高阳公主回想往事,只是微笑,我们只为着儿女亲事,倒没有想到这么远。

    皇帝交待完了,象是放下许多心事,只专心地与齐文昊说笑,帮他出主意装毛笔,最后大乐道:“你要是弄不好,送进宫里来,朕帮着你弄。”然后交待齐文昊:“几时带上你的小媳妇进来看朕,南平王家的小郡主,我记得生得好。”

    新年过后的第一次见朝臣,五皇子封为太子,这个明眼人早就能看得出来的消息,来得也不算是太晚,而南平王府里,南平王只带着自己的小妻子准备回去,京里太乱了,还是回去好。

    满城谣言四起,就是北平王和靖海王也要数落朱宣几句:“王爷慧眼,独把我们忘了。”象是朱宣一直就在暗地里支持五皇子,至少先成了亲戚不是吗?

    吧!

    贴心的

    功能,方便您下次从本章继续阅读。喜欢古代幸福生活,支持作者一个木头,就

    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