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残缺就是美  往事百语②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黄易小说]http://m.huangyixiaoshuo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残缺就是美 (第2/3页)

不禁暗自庆幸,当年的缺点倒成了日后的逆增上缘。

    在人佛门之前,我没有受过完整的社会教育,披剃出家以后,战乱频仍,佛学教育也都是在枪林弹雨下片段完成。我明白自己所学空乏,所以对于师长们一字一句的教诲,都非常珍惜,总是牢记在心,不敢稍忘。此外,我发心担任图书管理员,每天在课余劳务之暇,浸淫在书海之中,饱参法味。当同学们放假回家时,我禁足闭关,沉思写作,整理笔记,将书本上的点滴知识融会在心。没想到这些珠巩字句,在日后不但成为我讲经说法的资料宝藏,更是我遭逢困难时的力量泉源。

    我从小就觉得自己很笨拙,所以从不敢投机取巧,每说一句话,总是发自肺腑之诚,唯恐因为自己的拙于言辞,而使别人难堪;每做一件事,也都考虑周延,深怕由于自己的一念愚昧,误了全盘计划。古德有云:“至诚无息,不息则久。”又说:“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”我兢兢业业于自己的一言一行,运用自己的恒心毅力去克服自己的缺点,久而久之,也看到了显著的成效,例如:我从不巧言令色,但是多少外道因为听了我一席话而全家皈投三宝;我不善交际应酬,然而多少游客由于和我有一面之缘而成为佛门护法。虽然我连一张幼稚园毕业证书都没有,但是如今我不但是教育部核准的博士学位指导人,我的弟子中也不乏博士、硕士;尽管我未曾修过设计学分,然而我所参与建筑的道场寺院不下百所。我感谢自己的笨拙,使我在脚踏实地中,能为佛教略尽心力。

    我的生性原本十分胆怯,尤其在大众的场合下,说话老是打结,然而当我走出山门,必须和社会接触时,我深知自己的短处不足以应世度众,故也只有勇于面对,自我训练,每次上台开示以前,我都将讲稿一读再读,直至滚瓜烂熟为止。每回看到有人来,我也学习主动迎接,并且事先想好应对的词语。当夜阑人静时,我还是不曾松懈,常常拖着疲倦的身子,独坐窗前,细细反省自己说话的得失,以求鉴往知来。如此用心多年以后,虽然常常听到别人称赞我善说巧喻,心里还是有点怀疑。直到一九九○年,接母亲来美国,当她听了我的佛经讲座以后,惊讶地对徒众说:“我不知道我的儿子竟然这么会讲经说法!”这时,我才确信多年的辛苦终于有了代价。

    参学时期的生活非常困窘,衣服鞋袜是一补再补,前人穿过,后人再穿。一张纸也是重复使用,第一遍用铅笔写,第二遍再用毛笔写;正面写满了,就写反面;两面都写尽了,在行与行之间又添字句。后来,为了节省纸墨,干脆先在心中打好腹稿,再直接写在本子上,连作文的草稿都免了。直到现在,我还保有随时随地思考文稿的习惯,常常一个散步下来,一篇开示讲辞已经想好了;一趟巡山回来,一则计划大纲也拟妥了,徒众得知,无不惊叹。其实,我非生而异禀,之所以能如此,完全是克难匮乏的生活所激发出来的潜能。

    当我来到台湾以后,只身面对复杂多变的人事,眼里所见的是各式各样的人,耳里所听的是形形色色的消息,纷至沓来的讥谤、无中生有的诋毁,又是那么的令人无奈。在惊涛骇浪中,我扬起勇气的风帆,掌稳佛法的舵盘,终于度过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。反观现在有许多弟子一经挫折就气愤填膺,垂头丧气,他们问我何以能在当年那种艰困的处境下突破难关?又怎么能有这么宽大的度量容忍那些曾经诬陷我的人?我只能说,这就是修行。处人,要处难处之人;做事,要做难做之事。

    一粒米养百样人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念想法,不可能尽如人意,但就因为如此,才会展现出多彩多姿的生命历程。一个真正懂得欣赏的人,不会要求大地平直无碍。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