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无用与无明  往事百语②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黄易小说]http://m.huangyixiaoshuo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无用与无明 (第2/3页)

阁都能在庄严中不失实用,在现代中融和传统。

    因为我自知无才无德,所以自幼就抱着见贤思齐的态度,勤阅高僧传记与伟人故事,期能以古德懿行砥砺身心。遇到良师益友,我也把握机会,追随学习。直到后来,我建设各项佛教事业时,不仅自己全神贯注,用心研究,同时也广揽人才参与,博征专家意见。例如:在兴办佛学院时,我自忖在佛学上,博杂有余,而无专攻;在教义上,虽历经宗、律、教之熏陶,却缺乏现代化学术的训练,所以,我不但曾邀请方伦、唐一玄等耆宿来院授课,也延聘郑石岩、蓝吉富、游祥洲、萧武桐等新秀教导学生。目睹佛学院三十年来,届届人才辈出,代有建树,心中深有所感:尽管自己无用,然而若能善于用人,还是一样可以利济众生,造福祉会。

    我自认参访、请教、不耻下问,无伤自己的尊严,如佛门里以智慧著称的文殊师利,不也曾向年仅八岁的妙慧童女顶礼问法;赵州禅师八十高龄,还四处云游智慧,访师学道;我不但与萧顶顺、彭伯平等人一直维持着良好的友谊,而且还共同设计了一间间的别分院,兴建起一栋栋的殿堂楼阁。三人行必有我师,自知无用,尊重他人,才能发挥大用。

    我不但做事谨慎,重视专才,即使平常待人,也都一本认真的态度,凡此都是因为自觉身无长才,所以一点小因小缘,我都十分看重,总想令大家同沽喜悦,共享法益。因此即使是萍水相逢,我也挖心剖肺,竭诚以待;尽管是素不相识,我也耐心倾听,为解烦忧。鸡皮鹤发的老公公、老婆婆找我谈话,我从不拒绝;天真烂漫的小弟弟、小妹妹与我通信对谈,我也同事摄受。是以,爱护我的信徒中,不乏耄耋之士;过去的童男童女长大以后,也都成了我的子弟兵将。

    也正因为自感不足,对于各界人士,我都一律礼敬尊重。我虽然对于政治经济素来不感兴趣,但也在多次的接触来往当中,获得不少概念常识,拓展了我的思想空间。所以,无用正可以无所不用,这就好比都市里建满房屋的黄金地段,固然是价值非凡,其实,荒郊野外看似无用的不毛之地,正可以随心所欲创造一方佛国净土。我们不要怕自己无用,无用的人正可以用一颗虚怀若谷的心,纳受各种因缘。

    无用之用不仅在于自我受用,最让我惊喜的,还是平日点滴的因缘,居然在无意中,对于我的佛教事业发挥了莫大的助益,因而促使广大的众生蒙受多利。过去种种不谈,就以这次筹募佛光大学建校基金而言,我本来只想用托钵方式兴学培才,然而消息一经发布,承各界人士厚爱,多方赐予建议,从义卖到义唱,大家不但提供种种募款方式,而且自告奋勇,前来协助。我自认不才,故也时时邀约各行专家开会研商,倾听意见。虽然从核准破土到如今,不过只有半年光景,一桩百年树人的教育事业,竟然意外地结合了各界的力量,可见尽管自己无用,但是能广结善缘,就可以共创大业。

    从过去到现在,我即使看到一场成功的法会,听到一句赞美的言语,都不敢自己居功,因为我总觉得凡事得之于人者太多,出之于己者太少,故时而发自心底,由衷地回向:“光荣归于佛陀,成就归于大众,利益归于常住,功德归于信徒。”

    多年来,我秉持这种信念修行办道,自觉受用无穷,因此无用之所以成为大用,贵在自知。回忆过去,因为我从小就感到自己无用,所以在十年的丛林生活里,我虽然历经作务的劳苦,备受师长的教训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