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给人利用才有价值  往事百语②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黄易小说]http://m.huangyixiaoshuo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给人利用才有价值 (第2/3页)

病佛光山商业化。其实外人只看到佛光山要钱,却没有看到佛光山不要钱的地方。佛光山的一切收入,可说是非佛不做,不但用来弘扬佛教,还要供应三千名僧俗四众食宿生活,乃至教育福利等费用,更要用来办理其他各种佛教事业。其中,约有六百名佛学院学生“利用”这些收入学佛修道,近百名育幼院院童“利用”这些收入长养身心,佛光精舍、仁爱之家约二百余名无依老人“利用”这些收入安养颐年,还有其他行政单位“利用”这笔收入办理活动,净化人心……我们没有恒产,却能自给自足,应付这些庞大的开销,可说是把十方的钱财高度“利用”,发挥了十方信施的“价值”。

    创建佛光山至今,经历不少困难,天灾洪水固然可怕,山下悍民更是难缠,以铁牛车围山,以棍棒打出家人,那种无法理喻,叫人难以置信。可是,令人讶异的是:乡民们每逢春节,都扶老携幼来山联谊。冬令救济时,也携家带眷来领赈济品。

    一些工作人员对此不能释怀,往往向我抗议,说道:“这些人没有良心,他们只会来拿红包,取赠品,利用完了以后,就过河拆桥,既不说好话,又需求无度。”我总是劝他们:“我们不能以偏概全,乡民中也有好人,更何况行菩萨道,应该不念旧恶,施不望报。看到他们能欢欢喜喜来山,和佛菩萨结个善缘,我们应该为他祝福才对!”我们应该以自己拥有“价值”非凡的功德法财,能给人多多“利用”,来作为自我期许。

    有些出版界人士,包括台湾、香港、马来西亚,甚至大陆等地,未经同意,擅自刊登我的文章著作。上焉者保持原貌,下焉者将我的名字删除,尤有甚者,还补上他们的名字,另一些人则擅改标题,以耸动的文字来吸引读者。我那些从事文化事业的徒众,常为此愤愤不平地说道:“这些人剽窃智慧财产,竟然也冒犯到神圣的宗教界来!”我则为现代人的不尊重别人,不看重过去而感慨万分,因为历史是人类演进的过程,我们抹煞了过去的记录,又将如何计划未来?只是往好的一方面来想,我的著述能被这么多人青睐,大概尚有可取之处。文字般若的功用就在于它能无远弗届,深入人心,但愿大家都能采取正确的方法,“利用”这项“价值”,就能使佛法流通更广。

    为了炒热新闻,促进销路,一些报章杂志以攻汗毁谤佛光山或我的名节声誉为能事,信徒们看到这些不实的言论报导得太过分者,往往利用各种渠道,要求这些刊物在报纸上刊登道歉启事。

    记得有一次,名作家刘枋居士看了一篇暗骂我的文章,怒气冲天,老远从台湾打电话到西来寺来找我,说要联合多人发起护师运动,我连说:“不必!”个人荣辱不足为念,承蒙信众厚爱,个人铭感五内。想起《西游智慧记》里,大家都想吃一口唐僧肉,不禁自我消遣:能被这些刊物“利用”,让其分得一杯羹,也未尝不是助人多利啊!

    有感于过去从事佛教文化事业的辛苦,我对于一些文人都比较照顾,凡是有求于我者,我都给予资助,有时还作不请之友,自动伸出援手,甚至在自己经济情况也不好的情况之下,一样以诚意关心协助那些过去对我不怀善意的文友。我不是滥慈悲,假仁义,也不是打肿睑充胖子,我只是觉得:我能有这份能力,“利”他人之所需,使其“用”来周转,表示我的境况还是比他好一点,何必吝于喜舍呢?一些小型佛教出版事业要求帮忙,我也尽力纾困,以寄望其“利用”这一点助缘,而增益佛教对世道人心的贡献。

    过去,佛光山沙弥学园曾经招收过二三十名沙弥,我们不辞辛劳,将他们抚育成人后,有些沙弥竟被父母强行带了回去。许多徒众为我难过,他们认为:那些父母只不过是“利用”佛光山把孩子们养大,因此要求我不要再接受沙弥来山,但我还是照单全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